提案聚焦与启示 探索商用车风险减量应用创新模式

 

 

 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 

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,商用车风险管控相关提案引发广泛关注,这一议题紧密关联着我国交通运输安全与物流产业发展。为了进一步解决居高不下的事故率与赔付成本,探索创新商用车风险减量应用模式迫在眉睫,这不仅是保障道路安全的需要,也是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 

近年来,商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风险挑战。据相关统计,营业货车赔付率常年居高,案均赔款数额巨大,一旦发生事故,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员伤亡与高额财产损失,尤其是涉及人伤的重大交通事故,交强险赔付的概率极高。与此同时,货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,保险公司难以实时获取车队规模、车况、驾驶行为等关键信息,无法建立精准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,导致承保政策严苛,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低下 ,商用车甚至面临限保、拒保困境。

从售后服务部服务过程和实际事故数据结合来看,疲劳驾驶、超速行驶、车辆老化及安全配置不足是导致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。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、企业安全管理缺失,也暴露出当前商用车风险管控手段的滞后与不足。如何有效识别、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,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
两会提案聚焦与启示

 

在2025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刘武提出将客货车纳入车联网,推动重点客货车广泛安装蜂窝车联网终端的建议。蜂窝车联网技术基于蜂窝网络通信,能实现车辆间位置、速度、行驶意图等实时数据共享,有效降低因视觉盲区或环境因素引发的事故风险,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使城市交通中的碰撞事故降低30%以上。这一提案为商用车风险减量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,通过车联网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,能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干预,减少事故发生率。

 

此外,发展商用车相互保险的提案也备受关注。相互保险模式通过互助成员间的互相监督、查勘互助、理赔互助,对潜在车辆及交通风险进行分析评估,采取相应对策降低风险影响,有效降低理赔成本,将车主、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三者利益紧密结合,形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共同体。

全创新模式探索实践:主动安全与大数据应用

 

主动安全设备普及:鼓励商用车企业在前装或后装主动安全设备,实现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,包括车速、行驶路线、发动机工况等信息。通过这些数据,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,如车辆长时间超速、疲劳驾驶等,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干预措施。

大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: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商用车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,建立风险评估模型。综合考虑车辆使用年限、行驶里程、驾驶行为习惯、行驶区域路况等多维度因素,精准评估每辆车的风险等级,为保险定价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。例如,通过分析发现某区域特定路段在特定时间段事故发生率较高,可针对性地加强对途经该路段车辆的监管和预警。

 
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模式的深入实践,商用车风险减量应用前景广阔。未来,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赋能商用车风险管控。人工智能可实现对风险的自动识别和预测,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。商用车风险减量应用创新模式的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企业、保险机构、行业协会等各方协同合作,在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形成合力。通过技术创新、保险创新和协同共治,有望降低商用车事故发生率和赔付成本,提升物流行业运营效率和安全性,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商用车风险管控将取得显著成效,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。